根據全球統計,大腸癌的死亡率僅次於肺癌與乳癌高居第三!
台灣大腸癌生率已經是世界第一,會令人害怕得到大腸癌的應該是看到「血便」這件事,但若遇到大便特別黏?放的屁特別臭!其實就不會當成一回事!可別以為水沖走就沒事,憋一下就過了,這可是大腸給您的一大警訊!有可能是您的飲食習慣不好、排便狀況不佳,更可能是生活習慣甚至是壓力太大,造成腸道的壞菌太多,讓得到大腸癌風險增高。
預防重於治療、預防大腸癌的發生!
關鍵在改善腸道環境
1.減少肉類、增加蔬果
太多肉、蛋等食物,這些營養會成為壞菌的營養源,並於分解時產生氨、硫化氫、二氧化硫等會產生惡臭的物質,若飲食中均衡加入蔬菜、水果、甚至是發酵類的優格、泡菜也能幫助改善腸道環境,幫助益菌增加。
2. 補充足夠水分
現代人不喜歡喝水,多以咖啡、茶來替代水份,過多的咖啡、茶會增多尿液的排出、增加水分散失!而水除了可以解渴,更可以當一個潤滑劑幫助糞便的排出,每人每天的水分可以每一公斤30㏄的水為基準,例如50公斤的人:50*30=1,500㏄
3.養成排便習慣
有些人是因工作過忙、情緒緊張、旅行、出差,甚至是忽略便意等因素,拖延了大便時間,從而使得已經到直腸的糞便返回到結腸,養成每天固定時間上大號的習慣,固定的時間上大號,讓腸道適應。時間到了,自然蠕動會趨於順暢,順利排便,不讓體內累積太多毒素。
因此建立良好生活習慣 ,是可降低大腸癌的風險。
免責聲明:
此部落格不提供診斷,治療或醫療建議。部落格內容僅供作信息參考。任何關於醫療或健康相關的診斷,或治療選擇,請諮詢醫生或其他專業的保健醫師。此部落格中的信息不應該被視作專業健康醫師建議的替代品。此部落格中關於某款特定產品的主張,未經批准不能用於診斷,治療,治愈或預防任何疾病。網站內容為健康資訊分享,無法取代醫師的診斷或治療任何疾病,若有疾病相關問題,建議諮詢醫療相關人員,切勿拖延就醫。